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陈如冬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吴地画家文人的心性理解与师古心得

2013-10-08 11:45:43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陈如冬
A-A+

  “天下惟东南为最,东南惟吴会为最,”吴门作为江南富庶之地和人文荟萃之都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辈出,英才济济。宁静清幽的自然风貌,萧疏简远的安逸气氛,让文人士大夫能超脱空灵的精神世界,得以寄托。在水乡山村、烟云风物之中,他们隐逸避世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他们“散淡”的生活表象。这种散淡是“高闲”的,不是孤独的“寂寞闲人”,而往往是客无虚席,吟诗作画、抚琴品茗、闻香问道,借此作精神上的交流,或聊以自适,得以抒情和发泄胸中的积郁。其内涵是静守淡泊的志尚,不随俗流、不逐名利,沈周《策杖图》中:“山静似太古,人情亦淡如,逍遥遣世虑,泉石是安居”,在山林隐逸中摆脱尘世的“灾”和“愁”。风雅秀丽的吴地山川,足可澄人心神而寻幽避世,这正是许多文人画家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归宿。佛家对“空门”世界的追求,道家对“虚静”境地的盘旋,无疑具有一种哲理性的思辨。儒家道释观的表现在生活表面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艺术创作,在“得之目,寓诸心,而形之于笔墨”的过程中,无处不体现着儒家的论理修养、道家的虚静坐忘、佛家的妙觉妙悟。这种绘画审美作风,至晚明愈见明显,后来受之影响的四僧山水则更见虚静,笔墨更放逸。“有诗意、有文理、有道气”这一度成为文人绘画内在美的准则。一代又一代吴地艺术家们也正是植入了这样的文化“基因”,创作出无数的以素静为至美、妙造自然的清雅之作。
  吴地先贤们如璀璨星光网射巷陌,引领着我们的审美意趣。在我很小的时候即临摹了许多他们的精品佳作,限于当时的印刷条件,虽不全面,但已为画面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画面意境所感叹,心向往之。有着淡雅、宁静、清丽风格的吴门绘画在用色用墨上极为讲究,素以简淡为贵。如沈周的《题子昂“重江叠嶂卷”》,诗里有“丹青隐墨墨隐水,其妙贵淡不贵浓”的名句,用清雅淡逸的墨与色来表达对象的神韵,来标示高朴的古意,与“浓涂丽抹”刻板滞涩相抗衡。如此的画风跟他们内心恬淡的人格风范、趣味以及对古典画风的认识有关。临摹先辈的山水画时,墨与色各有所长,水墨创作,墨用太多则失其真体、损其笔。用墨应知画幅中墨色所占的分量和轻重,墨色太微则气怯而虚弱,皴法清华滋润、错而不交,使墨色分明如雾露中出,清淑而超脱。
  青绿创作上“七分用墨三分用色”,小青绿以墨为主,色不易多,入色细腻清润,色墨浑然相融,合为一体,不露痕迹。整幅的渲染过程宜淡不宜浓,透明的青绿会不时隐现出微带紫色的韵味,清逸而温丽。行笔之时常作烟云之想,虽不画云山,而使云山在无笔墨的虚无之境,做到笔尽意无尽。
  艺术创作借以抒情之时“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,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“六法、画品”之上的,画家需要把前人的画法消融在自己的笔墨语言之中,只有这样才能达到“法备神完,心手两忘”的创作境界。

山水画创作体会和心得

  山水画创作一直以来是中国古典绘画里体系最完整,风格最多样的画种。动物绘画虽历代高手辈出,但总处于边缘画种的位置,直到近现代,刘奎龄、刘继卣父子的出现才得以形成完整的创作体系。他们以生宣作工笔动物创作的技巧难度极高,造型严谨,并吸收了西画色彩的微妙变化,以轻松的笔法丰富了皮毛质感和层次感,虚化边缘线使主体形象跃然纸上。但在构图上格局不大,画面拘谨、缺少人文气息,表现手段只为动物配景而配景,缺少了主观感受。画面景与物不能因情感而交融,这是把动物作为主体表现的必然结果。而后当代专习大中先生的工笔细密画法的画家们,在近似于绣娘一般费时费力的影象描摹中,迷失了艺术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,把动物画成了“插图解说”。要想改变这种局面,首先要认识到人的存在价值,把动物理解为人的精神符号,让这种精神符号融入到画家所营造的自然环境中去,这正谙合了古典山水的文人意境。山水泉石与中国文人本来就有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缘,“隐逸”之风一直是他们的情好。诗人高启云“我性好游观,夙负云水债”,“应知他夜梦,犹在山水间”,所以只有融入山水的意境才能创造出动物画的新格局。但景、物协调并非易事,调整彼此的透视关系变得尤为重要,弱化动物的体积感,强化形体线同时增加背景的厚重感,使之达到平衡。动物山水画的形成,拓展了动物画的新境界。动物所传达的文人情感与背景山水更贴切了。文人独立的人格,孤傲的品性得以充分的体现,“独立苍茫”、“静观八荒”、“狂啸高歌”、“放达不羁”,之后随之而来的是“畅神”,便是意识的审美境界。在这里中国美学精神的“美”与“真”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统一。用自然山川神秘空灵的气息,衬托和唤醒动物的主体情绪,如此的新意境将进一步丰富动物画的创作领域。

关于“甜”、“俗”之创作认识

  中国艺术的审美方向素以知识分子的文人趣味作引导的,文人们德行完备,情操高尚,称之为“雅”。反之追名逐禄,见利不见道者谓之“俗”。雅与俗的内涵界定也是因文人的作用而变化,到了经济繁荣期,符合文人趣味的称为:“雅”,符合民间趣味的则称为“俗”。这种一味的扬雅贬俗,缺失了一定的辩证思维,其实雅中也有不雅的东西,雅之极则有“不合时宜”、“孤僻”、“谲怪”等等,俗中也有“高尚”、“真朴”、“自然”的东西,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生互根的关系。更重要的是文人画家们在娴熟技巧之后,为了“雅”不得不熟后求生,追求“真朴”、“自然”、“生拙”、这些都来自于俗的范畴。为了“雅”他们装成了“天朴”“无知”的样子,达到“返熟”,完成了“雅”的追求。从俗的趣味中悟到了艺术的真谛,这样的“俗”要比之前的“俗”更为成熟、高超、“自然”、“真朴”成为了雅的最高境界,这正是我们要追求的“俗”境。若一味的标新立异、哗众取宠、矫揉造作、附庸风雅,那必然是低俗的体现,那么“甜”又作何解呢?黄宾虹先生说:“甜是无内在的美”。我觉得不仅缺少内在的美,更缺少的是内在的“情”,没有了“情”,“甜”成为了虚假的美,再精丽和美艳那都是表面的空像。明晚期吴门末流的画家们正是为了市井小利,在“虚情假意”地描摹先人画迹中丧失了对艺术的真诚,成为历史的教训。
  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,要用手中的画笔同时指向两个不同的两个方向。一是向外,追求笔墨技巧、功力、语言、形式,另一个是向内无限深究感悟、情操、修养、学识。如此只要有内心纯美丰富的语言,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会有感人之处、动人之境,艺术与生命的辉映之光,一定会让我们远离“甜”、“俗”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陈如冬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